“什么?又得了流感?!”
流感多发季,每年都躲不过
难受!
一人流感,全家流感!
所以啊,流感不单单是一个人的事
阿勒,我要扼住流感的咽喉!!
阿~嚏!!!
流感季...
究竟该如何防治流感呢?
医学小贴士1:
如何预防流感?
1、不探视流感样患者
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,流感患者在潜伏期和发病期都有传染性。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,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,尤其是家中有老人与慢性病患者时。当家长带有流感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,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(如戴口罩),避免交叉感染。
2、接种流感疫苗
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,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。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、6月龄至5岁儿童、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、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,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。
3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
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,主要措施包括:
1) 增强体质;
2) 勤洗手;
3)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;
4)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、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;
5) 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;
6) 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,尽量避免触摸眼睛、鼻或口;
7) 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,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医学小贴士2:
感冒和流感区别很大
1. 感染来源不同:
人们常说的感冒主要是在肌体淋雨、劳累、受凉等抵抗力低下的时候,来源于自身携带的病原,比如鼻病毒、冠状病毒。而流感绝大多数和密切接触周围环境中流感病毒有关。
2. 症状有差异:
普通感冒一般是局部症状重,如打喷嚏、流鼻涕、鼻塞、嗓子疼,主要表现在鼻咽部的炎症。有些病人合并细菌感染会有扁桃体炎,甚至化脓扁桃体炎,全身发热的情况比较轻,一般两三天就会好。
而流感全身症状重,局部症状轻,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,有些病人发热的热度比较高,超过39度以上,还有全身肌肉酸痛、食欲不佳等全身的表现。轻症流感一般一周左右自己就差不多恢复了,个别具有高风险因素病人会发展为肺炎、脑、心脏这些重要器官损害的并发症。
医学小贴士3:
感冒得了流感勿恐慌、早治疗
1.得了流感早治疗是关键。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、减少并发症、缩短病程。
2.没有并发症长呈自限性,多于发病3-4天后发热逐渐消退,全身症状好转。咳嗽、体力恢复常需要较长时间。
医学小贴士4:
如果自己得了流感,
怎么防止感染到别人?
日常注意事项:
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、避免相互接触;
咳嗽、打喷嚏时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;
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;
对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。
在家休息、尽量避免外出:
在不应用退热药的情况下退热至少24小时后方可外出,确需外出时要戴口罩,经常洗手防止接触传播。
记住了吗?